阅读历史 |

第603章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!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不愧是三朝老臣、顾命大臣,果然老成谋国!”

“不知老大人计将安出?”

范相冷笑着写了另一封信,也随之祭出。

看着那信消失在天际,却不落人间,反向九霄云外飞去,卢象升恍然大悟,竖起大拇指:“哦,大人深谋远虑、高明至极啊!这叫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范相与卢象升两个老狐狸对视一笑。

“皇上,杜预,想跟我们斗?”

“年轻人,毕竟太年轻啊。”

滁州。

士族与寒门、百姓的对峙,还在继续。

就算琅琊王家“叛变”,其他本地士族依旧不愿放弃对教育的垄断特权,各种跳脚怒骂。

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千年以来都各安其位,岂能乱了尊卑次序?”

“帽子再破,不能踩在脚下,鞋子再好,岂能戴在头上?”

“士农工商,位份早定。我等士族,乃是第一等士,也就是贵族名门,方有上学、科举权力,那些泥腿子怎么可以?”

“田大人、林大人,你们身为学政、官员,却徇私枉法,不阻止杜预胡闹,我等必然上报朝廷有司,拆除这儒学,主持公道。”

寒门、百姓悲愤,与士族争吵起来。

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

“杜解元写的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】你们没读过吗?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这些圣人,谁是士族出身?”

“英雄不问出处,五湖四海,任人唯贤!”

“大秦通过商鞅变法,已经强大起来。大唐只靠你们日益腐朽的士族,岂能抵挡?必须人尽其用,选贤任能,才能挽回国事!”

杜预冷眼旁观,任由下面吵成一团,并不插手,却凝望远处。

宋佳霖吵得满头大汗,脸红脖子粗。

按说,他已经有功名在身,为何如此积极帮助寒门、百姓一方?

“娘了皮的,这些士族孙子,总说老子出身商贾之家,卑贱低微,今日杜预兴办儒学,提倡人人平等,教育平等,老子正要出这一口恶气!”

宋佳霖兴奋挽起袖子,就要大骂,又看到杜预平心静气,含笑看热闹过来拉他:“你怎么不上?这可是关键时刻。”

杜预笑了笑:“吵,不顶用。”

“这种事,唯有捅破了天才有用。”

杜预一指远处飞来的一个小黑点。

只见那小黑点快速变大,一眨眼已然金光闪闪,威严浮现在空中。

上面两个大字:“圣旨!”

“滁州,听旨!”

田洪凤、林如海、陈炜等对视一眼,跪了下去:“臣,接旨。”

百姓们也齐刷刷跪下去。

趾高气昂、高高在上的士族,也只好气哼哼跪下。

他们冷笑连连:“看,这事连朝廷都惊动了。”

“你们这些刁民,等死吧!”

“想要平民办学,想要人人教育,想屁吃?”

“朝廷答应,才怪!”

“呵呵,只怕有人要人头落地、流放万里了。”

无数冷嘲热讽、幸灾乐祸的目光,落在杜预身上。

谁都清楚,杜预这是毫无根据、突破底线、前无古人、破天荒豪赌一次。

一旦朝廷震怒,杜预再大的名气,也扛不住,必然要下狱、判刑、流放乃至处斩。

办学,事关科举,事关朝廷纶才大典,这可不是小事。

杜预面色平静,古井无波,却让不少大门阀、士族失望。

圣旨展开,年轻皇帝的声音,虚空传来。

“朕闻昔成周之世,圣人在朝,家有塾,党有庠,故民无不知学,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美。今京师及郡县皆有学,而乡社之民未啫教化,朕常令有司更置社学,适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也。然朝廷力量有限,未能铺开教化万民,更无法惠及普通百姓。”

“欣闻滁州举人杜预,亲自编撰【弟子规】、【三字经】、【千字文】等蒙学教材,深入浅出、阐幽发微,圣人之道,启蒙孩童、教化万民、移风易俗、特别自费设【儒学】,普及教育与平民百姓之中,为国育才,为唐树人,善之善也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