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58(1 / 2)

加入书签

歇口气,郑深就来向他汇报灾民的安置情况:“大人,其中有纺织经验的妇人安排去了庄子那边新建的纺织厂中,连同家属,总共有两千二百人。余下的青壮年男丁和身体强壮的妇人被安排去了平岭县挖矿,总共有四千余人,剩下的十五万余人分开安置在了庆川府以及其余七县开荒种地。”

平均一个县大概两万人左右。

陈云州很满意:“郑叔安排得很好,幸亏有你在,不然这摊子事我都不知道交给谁好。”

这事太繁琐了。

陶建华还要处理庆川事务,分担他走后的工作,没空管这个。

郑深轻笑着摇头道:“大人将粮食、银钱都准备好了,我只是处理一些微末的小事罢了。”

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陈云州不在这段时间庆川府的其他事情。

休息了一天,接下来一段时间陈云州留在衙门处理了公务,拖到十月中旬,总算是稍微得了闲,他抽出时间去了庄子一趟。

快两个月不见,庄子上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玉米红薯都已经收获入库入窖了,地上重新种植了油菜等冬季作物。

养猪场也开了起来,目前养了二十头母猪,六十多头仔猪。

陈云州询问乔昆:“今年总共收获了多少玉米和红薯?”

乔昆道:“回大人,玉米总共有七百多石,红薯更多一些,有两千多石。”

这么多,可以向各县推广这两种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了。

陈云州说:“留个两石做种,其余的保存好回头发给各县百姓做种子。”

具体怎么个发法回头还要跟郑深商量,陈云州仍旧偏向于按劳分配,冬季再搞些建设,将这些发给干活的百姓做报酬。

因为这些种子还不够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,这样的话怎么分都不公平,还是按劳动分大家都没怨言。

今年发一下去一批种子之后,以后就不用管了。明年秋收后还没种子的百姓自然会去找有种子的购买或是兑换。

出了仓库,陈云州看到庄子以北的树林已经被夷平,取而代之的一座座房子,前面的是厂房,后面是各家居住的地方。

乔昆在一旁介绍:“大人,目前为止,总共制造出了一百八十台纺纱机,二百一十台织布机,都安置在厂房中,女工全是从灾民中选的,都是身体健康,手脚灵活,有纺织经验的,上手非常快。”

陈云州踏进厂房,一座座崭新的纺纱机、织布机整齐有序地排列着,一眼望不到尽头,很是壮观。

“大人,找人看了个日子,十月十六是吉日,正式开工。不知那天大人有没有空?”

还有五天,陈云州说:“我尽量吧,我要是没来,这事就由你主持,原材料从夏员外那儿拿,回头织的布也卖给他。”

乔昆点头:“是,大人。”

转了一圈,从纺织厂出来后,一个衙役飞奔而来,到了跟前,连忙行礼:“大人,京城来了圣旨,郑大人请您回去。”

作者有话要说

第50章 . 050 命运

陈云州回到府衙,郑深立即迎了上来。

“人呢?” 陈云州边往里走边问道。

郑深指了指里面偏厅的位置,低声说:“在里头吃东西,陶大人陪着。”

有陶建华陪着陈云州就不急了,他停下脚步,问道:“来传旨的是什么人?”

“司礼监的一个太监,姓鲁,二三十岁的样子,估计在司礼监没什么地位。”郑深轻声说道。

本来传旨是个人人都抢着去的肥差,因为一般都会收到非常丰厚的孝敬,跑一趟比他们一个月的月钱还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